費曼的朋友兼高中老師拉爾夫.萊頓(Ralph Leighton)在《圖瓦倒栽蔥。
GDP可以從生產面、支出面以及分配面等不同面向來觀察,分配面是將GDP分配為「生產及進口稅淨額」、「固定資本消耗」、「受僱人員報酬」以及「營業盈餘」4部分。王健全建議,接下來應思考如何擴大半導體優勢並擴散至其他領域,如智慧製造,或是應用面擴及農業及醫療器具領域等,如無人機施肥、達文西手臂。
學者籲鞏固台積電同時擴散能量 讓台灣走得更紮實 經濟果實朝企業主傾斜,背後固然有產業及經濟結構的因素,但不可諱言,經濟過度仰賴特定產業,以及所得分配失衡,將帶來更多社會隱憂。回顧過去兩年,台灣在出口、股市、投資的榮景,都少不了台積電,王健全有感而發地說,台灣不能沒有台積電,但也不能只靠台積電,「鞏固台積電優勢之餘,也要強化對其他產業的鏈結」。(中央社)護國神山台積電撐起經濟半邊天,更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,常有人感嘆「台灣不能沒有台積電」。拆解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6.53%的主要功臣,製造業貢獻達4.71個百分點,相較之下,就業人數眾多的服務業僅貢獻1.7個百分點,其中住宿餐飲、運輸倉儲受到疫情影響,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呈現負數。另一方面,蔡鈺泰補充,製造業續朝資本密集的方向走,採較少人力搭配技術資本,以產生更高的附加價值,提升獲利。
即便是傳統小吃店,導入數位銷售,也能夠拓展客源、提升競爭力。在此情況下,就不會像勞力密集產業需要這麼多員工,企業員工薪水可能不低,但人數不需要那麼多,整體來看,受僱人員報酬占附加價值比重就會略低。中國陷入疫情,台灣太陽能業者獲得轉單 過去十年,太陽能產業大舉從歐洲、日本和美國轉移到中國,直到今日中國佔據了太陽能產業的領導地位。
此些都將推動太陽能的需求。」此外,他預測,今年公司因為通膨因素、升息等,導致第1季會比第2季差,下半年比上半年好,主要成長是歐美市場訂單增加。根據國際能源署(IEA)指出,目前太陽能產業太過集中於中國,成為一大問題,由於過去北京當局將太陽能模組視為戰略產業,並以補貼等政策,擴大內需市場,再壓低價格成功打入國際市場。根據《中國光伏資訊》報導,疫情解封導致終端需求觀望意味濃厚,太陽能原料矽價格開始崩跌,2022年11月每公斤均價仍在人民幣300元,12月已經下探至250元,跌幅約16%。
日前,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,屋頂型光電裝置是有潛力的發展空間。元晶、茂迪也傳出好消息。
中國太陽能業者告訴《中國光伏資訊》,去(2022)年年底突然解封後,中國地方政府應對不及,由於沒有具體指令,大型系統商只好順勢等待,再加上農曆年節將近,人力也跟著吃緊,更不利於安裝太陽能。據《經濟日報》報導,元晶因應客戶需求,農曆年生產線將持續生產,主要以生產大尺寸產品為主。總體而言,今年太陽能市場需求比去年強,主要市場多以歐美為主。行政院日前指出,政府將綠能產業列為「5+2」產業創新計畫之一,行政院並早在2016年10月27日通過推動方案,致力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%的目標。
此外,根據證券交易所的產業資訊顯示,太陽能模組業者還包含:科風、昇貿、太極、崇越、台表科、安集、通用、中美晶、新晶投控和博大等模組業者,總計13家上市櫃公司入列,預計各大廠將雨露均霑,可望受惠轉單效應。另一方面,台灣國內也有政策利多。延伸閱讀 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》修正草案通過,民眾憂加劇「太陽能板仲介老鼠」亂象 中國太陽能廠遭檢舉利用東南亞「洗產地」規避關稅,美商務部擴大調查 中國太陽能廠利用東南亞「洗產地」規避關稅制裁,美國政策髮夾彎停止調查 美中貿易戰再起摩擦:涉新疆人權議題,中國太陽能大廠隆基產品遭美海關扣留 2050年的台灣,預計將累積161萬噸報廢的舊太陽能光電板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而茂迪也預料能夠衝刺營運。
最後,去年12月政府已經通過,未來新增建等建築物,屋頂應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,進一步推升需求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然而,今年一場疫情卻打亂中國太陽能產業的供給。儘管全球經濟陷入低迷,但因中國疫情延燒,太陽能產業供給受阻,台灣業者喜迎「歐美業者轉單」,再加上「國內政策」利多頻傳,導致今年第1季淡季不淡,各大業者已經開始安排春節加班,據統計有包含聯合再生、 元晶和茂迪等13家太陽能模組業者可望受惠。
近日全球經濟陷入低迷,但是在中國太陽能「供給失調」,再加上各國因應近零碳的趨勢仍未改變的情況下,訂單開始轉入台灣太陽能業者手中,太陽能模組三雄元晶、聯合再生和茂迪不得不於農曆年假期加班,生產線不停機打破過往第1季淡季的情況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美國俄亥俄州(Ohio)廠區的電動皮卡、美國新創公司的電動農用車。作為全球代工大廠——鴻海(Foxconn )奉行它們特有的「BOL模式」,開年收購德國PRETTL SWH汽車代工廠,替歐洲的電動車市場做出關鍵的一步,未來工廠據點遍及四大洲,鴻海也將從中國製造轉向為「全球製造」。BOL商業模式還在擴大中。PRETTL SWH成立7年營收破百億 PRETTL SWH集團於2015年才正式成立,短短幾年間,受惠於電動車熱潮,已經在全球13個國家/地區設有18個分支機構,並擁有8000員工。
鴻海強調,近年鴻騰致力於改善產品組合以提高毛利率水平,提出「3+3」策略發展電動車、聲學及5GAIoT領域,並承諾2023年3+3新產品組合將突破3成,相信在本案帶動下,為FIT 3+3發展再添一顆重要成長引擎。以及印度的消費性電子、車用半導體等地區及領域。
鴻海強調,PRETTL SWH的產品組合和鴻騰在資通訊市場一拍即合。劉揚偉強調,首先和泰國國家石油公司(PTT)成立合資公司。
目前BOL商業模式已經各地開始運作,例如:印尼建立電動巴士、電池生態系統。它們協助客戶開發、製造高階車用傳感線束及連接器與車用電源解決方案。
它們還強調,靈活、高效率的生產線成為崛起的關鍵。而這樣的商業模式和鴻海的BOL模式不謀而合。最後則是與沙烏地阿拉伯PIF合資,未來沙國的硬軟件都由鴻海處理負責。它們的主要業務,包含汽車工業、能源、電子產品零組件,未來它們將專注於公共運輸、農業、充電技術和新能源等領域,同時也替全球一線汽車大廠提供代工組裝(OEM)的服務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2022年鴻海在美國俄亥俄州率領代表團參訪Lordstown電動車廠區,鴻海集團產品長蕭才祐接受媒體訪問。值得注意的是,PRETTL SWH大部分營業額來自於汽車產業,營業額約為3.72 億歐元(新台幣120.6億元),而該公司最先進的工廠卻是在越南,生產面積約達3萬平方公尺,同時也是集團中最大的工廠,顯示出這家歐洲公司早已將觸角伸向東南亞。
今(2023)年1月2日,鴻海旗下鴻騰精密科技(FIT)正式收購位於德國的PRETTL SWH的組裝廠,正是鴻海擴大歐洲佈局的重要一步。鴻海開年收購德國汽車代工廠PRETTL SWH 今(2023)年是鴻海的「重要轉折年」,未來它們將奉行「創新模式佈局區域製造模式」(Build-Operate-Localise,BOL),要將這艘年營收破兆的大船開往下一個階段。
其中,MIH已經有多達2360家集團企業參與,橫跨歐亞非美共64個國家。BOL商業模式是主張營運「本地化」,是屬於鴻海才能做到的營運模式。
劉揚偉表示,鴻海電動車已經完成0至1的建設和佈局,過去3年的電動車進展,已經達成三大成就,如打造電子採購「一站式服務」、「建立開放平台」(MIH),還有「完善BOL商業模式」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(鴻海提供)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傳真於2022年6月23日。PRETTL SWH助陣,鴻海「BOL」模式將遍佈四大洲 PRETTL SWH指出,幾年間公司快速成長,一方面受惠於電動車、新能源等熱潮以外,同時也在各大成長市場設有據點,處於「極其有利」的地位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鴻海鎖定高毛利、高精密製造的競爭策略,而PRETTL SWH有車用元件設計能力,且擁有長期穩定的訂單,短期內可望為鴻海集團帶來顯著的年營收。
隨全球保護主義漸起,包含電動車產業走向本土製造的趨勢越來越明朗。接著是和印尼政府等五方打造電動車生態系。
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於2022年股東常會強調,2023年是鴻海電動車事業非常關鍵的一年,而鴻海獨有的BOL商業模式受到各國政府歡迎。延伸閱讀 傳鴻海失去iPhone 15 Pro Max獨家訂單,豪灑6200億元布局「印度矽谷」打造新供應鏈 蔣尚義加入鴻海任半導體策略長,直接向劉揚偉負責,拚車用半導體、電動車功率元件發展 中芯國際人事大地震:蔣尚義、梁孟松相繼離任,董事會全由中國人接手 台積電研發老臣「蔣爸」投向中國晶圓廠,擔任「中芯國際」獨立董事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
评论留言